我输液港的位置有点胀痛,是不是血管堵住了啊?
医生说彩超显示我导管的周围有低回声团,怀疑有血栓,可我没有不舒服,要不要处理啊?
我的颈部血管彩超显示有血栓形成,还能使用输液港化疗吗?需要拔掉吗?
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以下简称“导管相关血栓”,是乳腺癌患者在使用输液港化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那么,导管相关血栓会有哪些表现呢?我们应该如何去预防其发生?一旦形成血栓后,又该如何处理呢?本期文章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导管相关血栓是如何形成的?
血栓,指在血管的内壁或者是导管外壁出现血液凝聚成块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凝血与抗凝血系统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不会形成血栓。但在特殊情况下,比如血液的高凝状态、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皮损伤时,导致凝血功能亢进或抗凝功能削弱,从而打破这种平衡,使人处于“易栓状态”。
导管相关血栓
主要与以下几个危险因素有关:
血液的高凝状态
恶性肿瘤导致的机体组织损伤可以直接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从而增加血栓形成风险[1]。
血流速度减慢
输液导管会占据置管血管管腔,从而影响原有血流状态,造成不同程度的血流湍流和淤滞。
同时,在输液过程中,当输注速度相对所在血管较快时,会产生压力阻碍原血管内正常血液回流,导致导管开口远端静脉血液淤滞,增加血栓发生风险;
此外,患者长期卧床、自主活动减少等,也会造成血流缓慢[2]。
血管内皮受损
导管过粗/过硬、置管环节反复穿刺/退送导管、化疗药物的刺激等均会加重内膜的损伤,促进血栓发生的风险。
导管相关血栓会有哪些表现?
导管相关血栓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以下 4 类:
无症状血栓:单纯影像学检查发现血栓,但患者无任何主述症状及客观体征。
血栓性浅静脉炎:典型表现为沿置管血管走形方向区域出现的皮肤红肿疼痛,伴或不伴皮温升高,查体可触及条索状硬结。
深静脉血栓:典型表现为置港侧肢体、颈部、肩部、胸部、面部肿胀,伴或不伴疼痛、皮温升高、浅表静脉显露、颈部或肢体运动障碍、肢体红斑或麻木感等。
血栓性导管失功:典型表现为输液速度减慢或导管阻塞。
如何预防导管相关血栓?
一般来说,规范置入、使用和维护导管,可以有效减少包括血栓在内的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置入导管的肢体可进行正常日常活动和适当的肢体锻炼:如上肢抗阻运动、握拳训练、手部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导管相关血栓发生率[3]。
补充足够的水分。
每 4 周前往医院进行冲管、封管的输液港护理。
目前,各国际指南均不推荐以单纯预防导管相关血栓为目的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或溶栓药物。
血栓形成,应该如何处理?
当怀疑发生导管相关血栓时,首选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可以提示血栓的位置和范围,并根据回声强弱推测血栓新鲜程度,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针对不同类型的血栓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无症状血栓
一般建议观察随访,不需要特别治疗。
血栓性浅静脉炎
主要是对症缓解炎症刺激引起的疼痛。常用的对症处理包括抬高患肢,热敷或者冰敷,口服或外涂非甾体抗炎药、外涂多磺酸黏多糖等。
对于血栓长度> 5 cm,进展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高的病人可能需要抗凝治疗(如使用低分子肝素或直接口服抗凝药物),多为预防性剂量 4~6 周。
深静脉血栓形成
建议在保留导管期间一直使用抗凝治疗促进血栓消融,直至拔除导管后 3 个月,具体的治疗疗程请以医嘱为准。
若伴肿胀,可以适当抬高患肢,并使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来缓解;非急性期也可以使用加压弹力袜和间歇气压治疗。
血栓性导管失功
一般需要采用溶栓治疗,通过及时给予血栓溶解药物,恢复静脉通路装置的通畅性。
血栓形成,是否需要拔除输液港?
如果病人治疗仍然需要使用输液港进行输液治疗,指南不推荐在血栓发生后需要即刻拔除导管。建议先咨询肿瘤科医生或血管外科医生进行下一步处理,一般来说,可在抗凝治疗下继续保留输液港,并正常用于临床治疗。
目前公认的拔管指征为:
治疗已不需要该导管;
导管功能已丧失;
导管位置异常;
合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若合并抗凝禁忌证或在规范抗凝治疗下症状仍持续进展,则需要考虑拔管,请与您的主治医生详细沟通。
简而言之,虽然乳腺癌患者在接受输液港化疗时可能会出现导管相关血栓,但我们不必过分担忧,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会通过规范置入、使用和维护导管,来降低血栓发生风险。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日常活动、肢体锻炼等来进一步预防血栓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张光明,王征,张雪伟,耿平.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形成机制及防治[J].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15, 42(6): 445-447.
[2]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 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志,2020,40(4):377-383.
[3] 李蓉,任震晴,周洪昌,陈芳,杨颖,马云. 运动锻炼方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研究现状[J]. 天津护理, 2023, 31(2): 246-249.
声明:本文旨在为读者分享和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咨询医生。
1
END
1
工作人员
作者丨林允夏子
审核丨罗思敏医生、尤秋婷医生
图源丨千库网
苏逢锡教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