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故事|苏教授,你是我心中的“钟南山”!

发布时间:2020-11-21

人人都知道广州有一位“钟南山”,他是全国人民心中的英雄,但身为一名乳腺癌患者,我想说:广州还有一位苏逢锡教授,他是我心目中的“钟南山”!

01、两位专家的话

一句要命,一句救命

 

2014年4月10号,我50岁,在湖南衡阳做检查被怀疑得了乳腺癌,医生建议进一步复查确认。当时我内心五味杂陈,好朋友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提出由另一个朋友带我去广州看病,她说那边医疗条件好,而且她的女儿张*婷、女婿谭*杰在广州,可以帮我挂当地大专家的号。

那时候我们对这个病都不懂,朋友听说热敷对乳腺有好处,就把盐炒热了让我敷,结果可能温度比较高吧,胸部受到热灼,留下了一小块色素沉着。

等到就诊的时候,谭*杰帮我挂了广州两家大医院的专家号,去到第一家,专家态度比较冷,检查时问我乳房上的痕迹是怎么回事,我老实交代了,但对方劈头盖脸就来一句:


你还嫌转移得不够快吗?

转移得不够快?!一瞬间,我感觉像是有无数把尖刀,深深地扎进我的胸口,刺痛着我——因为9年前,我的老公就是因为淋巴瘤转移去世了。

走出诊室的门,我万念俱灰:不治了!来之前我还瞒着大四快毕业的儿子,但这会儿我只想快点回衡阳,给儿子和亲友交代身后事。

张*婷急得团团转,好说歹说,各种安慰我,说还有一位苏教授的号没看,他可是广州经验最丰富、最厉害的乳腺肿瘤专家,全国成千上万的患者都排着队想找他看病呢,能挂到他的号有多难!一下午,朋友们都在帮我张罗、联系,谭*杰出差在台湾,还在替我操心、打电话。看着朋友全家忙前忙后,于心不忍的我,还是决定要好好配合。

到了第二天,见到苏教授,我就直接跟他讲:

我的病是个什么情况,您告诉我吧没关系,反正我儿子大学快毕业了,我老公又去世了,我也没什么牵挂了!


苏教授顿了顿,没有正面回应我的话题,反倒来了一句:

“我的号很难挂的哦,你是怎么挂到的?”

我感到有些意外,因为很少有医生对患者这样“问诊”。朋友在旁边帮我一五一十地回答,苏教授也就顺着我们的话继续往下聊,聊着聊着,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轻描淡写地说:

“你这个病没什么的,早二而已!”

(注:早期、Ⅱ期的意思,指癌症分期。)

“哇”的一声,朋友当场就哭了,我知道这些日子她一直憋着,也以为我已经转移没得救了!还没哭完,她又破涕为笑,我俩互相给对方抹眼泪,两个加起来快要一百岁的人,在苏教授面前又哭又笑,像两个手足无措的小朋友!

那天是2014年4月16号,是我第一次见到苏教授。但就是那一天、那一刻、那一句“早二而已”,让我认定了苏教授,决定跟着他将治疗进行到底!

 

02、“双标”的苏教授
对外很柔,对内很刚

 

后来我才知道,我的病其实比早二严重,至少也是中期。但是深谙“病人心理学”的苏教授,当时一句话就把“破罐子破摔”的我给安抚了下来。

接下来,苏教授很耐心地给我讲解病情,告诉我要做手术,但是我的肿瘤有点大,

“我们可以先用药,让肿块缩小一点,这样手术就变得容易些。”

我一个劲儿地点头,觉得苏教授说什么都对,我无条件地信任苏教授。

考虑到我从外地过来,苏教授把我安排到外科病房,通过管床医生我才得知,外科病房的床位不像内科那么紧张,这样便于我安心接受首次化疗!

不过,到了第二个疗程,我就被“请”出了外科,因为苏教授观察到我的心已经安定了——化疗完就可以出院,能把床位留给更需要的患者!

前前后后,我一共做了四次疗程的新辅助治疗、一次全乳切除术、两个疗程的术后化疗、28次放疗、一年的内分泌治疗,以及赫赛汀靶向治疗。整个治疗过程中,由于肿瘤过大、腋下淋巴结转移,我状态迭出——

术后伤口发炎、化疗时转氨酶异常、内分泌用药影响肝功能、腰椎间盘的毛病复发,等等。

但每一次,苏教授都给我悉心指导,帮我精准处理,让我坚信自己能在他的引领下战胜困难!

原本我以为,苏教授对每个人都是这么耐心,但后来接触与观察久了,我才发现他其实是双重标准——典型的“外柔内刚”。

对外面来的患者,单从我的案例就能窥见他有多好、多亲切、多温和!

对内部的医护人员,他却是“高标准、严要求”。

我见过他查房的时候,当着大家的面,批评当班医生不应该把挪动医用器械的活儿扔给实习生去做;也见过他批评科室的护士,给一位农民患者退药结算不及时,说别人好不容易大老远来,应当第一时间处理。

而对自己,我觉得他太苛刻了!明明是上午的门诊,别的医生看到12点结束,都吃饭休息去了。但我留意到,大部分时候,他都是一口气看到下午一两点,才从外面端个盒饭回来吃,有时候甚至拖到两三点!

发自内心的,我很想劝苏教授:

好好吃饭,把对患者的关爱,留一些给自己!

 

03、 6年过去了
我还活着,他还“欠”我一顿饭

 

苏教授医术精湛,到了2017年,我的康复状况良好,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因为是高级职称,我今年56岁了还没有退休,我相信自己可以像苏教授一样,至少奋斗到60岁!

如今,我每天都坚持均衡的饮食、规律的作息,早上只要有空,就练一个小时的太极。做过淋巴结清扫的我,现在提得起重物,吊得了单杠!生活中不再有什么烦恼,我的心态也越来越平和。

回想当初,我没有家族遗传史,为什么会得乳腺癌呢?现在总结,可能是因为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之前我是单位的培训部主任,工作压力大,我自己又争强好胜;

◎后来老公去世,对我打击太大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走不出来;

◎那个时候,我上有老下有小,一个人带孩子,既当爹又当妈,操的心太多。

 

我把这些经历分享出来,是因为很想告诉有缘人:

一定要善待自己,调整心态,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哪怕幸运如我,能在好朋友全家的鼎力帮助下,遇到苏教授这样的救命恩人——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份好运气。何况,专家再怎么菩萨心肠,一辈子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普度每一位患者!

于苏教授而言,我们只是他这一生无数患者里的匆匆过客!这些年,我默默关注着他的公众号,再也没有见过他一面。

但每每,阳光下散步、晨风中练太极,我都会对他满怀感念!想起他当初的那句“早二而已”,想起首诊时他的循循善诱,想起手术前他的耐心解释,想起化疗时他的亲切关怀……包括他身边每一位医护人员,从李顺荣教授,到李倩医生,再到好多我还没有来得及记住姓名的天使们,他们都曾以最大的善意,给过我深深的帮助和治愈!

还记得那次术前谈话,我鼓起勇气请求苏教授:我的命是您救的,手术能不能也由您来做?没想到苏教授毫不犹豫,爽快地答应了我!那一刻,我激动地无以言表,说要请教授吃饭,教授只是淡然一笑,说:

手术后再说吧!”

术后,等到我一点点地康复,苏教授却依旧忙得飞起来,我连说这个话的机会都没有!

眨眼,六年过去了,我其实一直都想说:

苏教授,是您的德艺双馨与高尚情怀,让我拾回了一名患者的尊严!

这辈子,感谢您的救命之恩,您是大英雄,是我心目中的“钟南山”!

 


战胜癌症
美好生活如花绽放

 

 

 

-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须得授权,侵权必究-

景莲阿姨|口述
康倩|文字整理
尤秋婷医生|审核
刘乔宁|排版

◎以上文字与图片,均已得到患者本人的发布授权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广州苏逢锡专科门诊部有限公司 粤ICP备19094541号
扫码了解乳腺肿瘤最新资讯
×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