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乳腺增生和非典型增生有什么区别?
“乳腺增生”和“乳腺非典型增生”(也称作不典型增生)傻傻分不清?
这两个看着相似但又有巨大区别的名称,前者是非常常见的生理现象,后者则是需要予以重视,定期复查的疾病。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 用知识武装自己,
更加从容地应对乳腺疾病!
“ 忍一忍乳腺增生,退一步卵巢囊肿!”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乳腺增生”这个词也随处可见。
● 偶尔刷个小📕书都能看到很多女性的灵魂发问:从乳腺增生到乳腺癌还有多远?
● 家族群里转发的养生建议:警惕乳腺增生变成癌!
● 体检做个乳腺超声也常见:双侧乳腺增生。
很多人就开始慌了,拿着报告觉得自己是癌前病变,差一步就迈进乳腺癌了。
但其实,如果乳腺超声报告就简简单单写着双侧乳腺增生,没有其他字眼的话,
恭喜!你的乳腺啥事没有!
01、乳腺增生症
十多年前国外文献中仍未见“乳腺增生症”这一病名,而将其统称为乳腺痛,并且指出乳腺痛患者的乳腺经常存在囊性增生改变,可能在检查中有可触及的结节。
“乳腺增生症” 对诊断的要求不高,有时候单凭症状或影像学检查就可以诊断出来。也就是说,“乳腺增生”是指一类症状,并不能称之为疾病。
只要乳腺超声报告没有其他问题,有乳房疼痛和摸到乳房结节状也是正常的现象。
但由于乳腺增生症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症侯群,已经广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所接受,许多教授也赞同使用“乳腺增生症”的命名,认为“乳腺增生症”可以方便跟患者解释这种影像学上没有异常,但是伴随乳房胀痛、刺痛,乳房摸起来团块状等现象。
# 乳房疼痛有时候反而是件好事:
很多人都是因为乳房疼痛才引起了重视,跑来医院就诊,而不是按照应该规律筛查的间隔过来医院体检。所以“乳房疼痛”也算是身体给你的一个提醒,如果等到可以摸到较大肿物或者皮肤溃疡才来医院,那才耽误治疗呢!
总结为一句话就是,
乳腺增生不可怕,十个女人九个痛,
吃药不能预防癌,经常体检是王道!
02、非典型性增生(不典型增生)
乳腺非典型性增生是病理组织学诊断,不是临床诊断,通常是穿刺或手术活检后病理明确诊断。
也就是说,“非典型增生”的诊断门槛比较高,如果没有经过病理检验,是不能下此诊断的。
一般认为乳腺癌是在非典型增生基础上发生的,其发展过程可能经过以下阶段:
注:以上演变阶段名称均在细胞层面讨论,即活检术后病理检查方可明确,影像学检查不能给予提示
因此,乳腺非典型增生常视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应予充分重视。
乳腺非典型增生又可分为:
● 非典型性导管增生
● 非典型性小叶增生
通过活检,镜下组织学诊断才能鉴别一般的乳腺增生症或原位癌。
有时非典型增生与原位癌难以鉴别,病理科也会用DNA含量、超微结构及肿瘤相关抗原检测来帮助诊断。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患者手术后病理需要等待时间较长,或者医生建议加做免疫组化等检测的原因。
由于非典型增生,特别是重度非典型增生的恶变率相当高,有时单靠穿刺活检尚不足排除癌变,所以不少学者认为发现非典性增生时应进一步作切除活检。
Gadzala学者穿刺活检发现的39例非典型性导管增生,其中36例同意作切除活检,有19例为良性病变(包括非典型性增生),13例证实为非浸润性导管癌,4例为浸润性癌,所以,作者认为凡穿刺提示非典型性增生均应作切除活检,以便及早发现早期癌。
Tavassoli学者报告82例手术患者乳腺导管非典型性增生平均随访12.4年,发现浸润性乳腺癌8例(9.8%),而同期随访14-年的117例一般性乳腺增生妇女,发生癌变仅6例(5%),其中浸润癌3例(2.6%),可见非典型性增生癌变远高于一般性增生性乳腺病。
# 所以,乳腺非典型增生的确跟乳腺癌相关,是明确的癌前病变!
但是大部分癌前疾病都属于轻度和中度增加乳腺癌危险的类型,有报道显示在诊断为非典型增生后的10年里若不发生乳腺癌,其相对危险性就会下降,所以对乳腺非典型增生也不应该随意扩大乳腺切除手术指征。
?
乳腺非典型增生该如何应对呢?
1 // 定期随访
与普通女性相比,乳腺非典型增生人群应缩短筛查间期,3-6个月复查乳腺超声,1年1次乳腺X线检查,有条件者还可以进行BRCA基因检测,筛查有无高危基因突变;
2 // 药物预防
有动物实验显示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和维生素A类药物可逆转乳腺癌前病变并对乳腺癌的发生起化学预防作用,具体用药方案请与您的主管医生沟通;
3 // 手术治疗
具体手术方式需要专科医生制定,通常不需乳房切除,不必太担心。
本期乳腺增生和非典型增生,您有什么收获与感想?
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交流哦~
-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须得授权,侵权必究-
何舟医生|撰文
尤秋婷医生|审核
常钰滢|排版
千库网|图源